大厂HR,下一站要去哪里?
昨天,我参加一个线上直播预演,讨论话题《培训HR转型,出路在哪》,正式直播是明天8月11日14点,直播链接在文尾。
这个线上活动,除了我,还有两个嘉宾,三个人都在HR行业耕耘近20年。
我的视角主要站在整个HR行业去谈的,核心观点是“HR转型三跑”:
1、跟需求跑(个人价值由市场需求决定的,机会比努力更重要);
2、跟能力跑(热爱是核心竞争力,工作是一场接一场的马拉松);
3、先跑起来(不能光想,要先下场去跑,跑不动再说)。
关于“HR转型”的话题,最近热度不减。
外部的背景是,从地产的“去杠杆”,到教育的“双减”,从互联网行业“反垄断”到中概股退市大潮,加上新冠疫情反复蹂躏全行业,包括最近大厂接二连三的裁员新闻,想必大家快“免疫”了,因为“坏消息”实在太多了。
上周末,在长沙HR线下圆桌活动,有来自原新东方HR、原高顿教育HR,阿里HRG……看得出来,大家明显有“不安全感”,都在关心“大厂HR,下一站去哪里?”
包括不久前,我在上海见到腾讯工作十年的Bolger,都不约而同谈到HR转型话题。
不过,今天暂时不讲故事了,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。
推荐这本书的理由:
1、新职业CD即将要火
大家都听说过OD(组织发展)、TD(人才发展),这个书讲的是CD。
CD是Career Development(职业发展),如果按照传统HR的说法,应该叫职业规划,但是之前的“职业规划”,很多公司仅仅作为HRBP、TD相关员工成长的子模块,还经常被人吐槽为“画饼”。
根据我们的预判,基于国内2亿灵活用工(国家人社部数据),以及各大平台都在讨论“副业说”,“转型说”,各大厂陆续推出“员工毕业套餐”、“退休套餐”……未来最适合承接这个业务的,毫无疑问就是CD。
听说,业内早就有“生涯规划师,职业规划师”相关考试,但是,感觉他们跟CD差点意思。
2、理论点亮实践
眼看国内大厂起起落落,外企有进有出,国企不断重组……这背后说明,我们身边很多企业不可能永远是“少年”(总要长大面临衰老),我们自己,包括身边的同事也不可能永远是“小鲜肉”。
总之,需要有人踏踏实实去研究“工作的本质”、“个人职业生命发展与组织发展”。
CD(职业发展)理论,当然也是源自国外,毕竟国外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,现代公司理论、组织理论,人力资源理论等,我们都要主动去借鉴和学习,CD也不例外。
这本书应该算得到上是CD领域的经典教科书(700多页),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版,大家可以试着读一读。
需要这本电子书的,请加个人微信chenzuxin985,私发,请勿商用。
另,新加微信的,请写清楚“公司-职位-名字,并留言“CD电子书”。
以下是这本书的基础理论、核心模型摘要:
1、人们为什么工作?(工作的本质)
参见本书第一章,学者们分析人们参加工作有多种动机:
(1)为了需求去工作(工作就是吃饭!)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,人们工作首先是满足生存需求。
(2)为了公共身份去工作(你做什么工作?)背后强调工作所带来的个人声望,职业即身份。
(3)为了自我建构去工作(运动员到底是工作还是比赛?)背后是一种多种形式的表达。
(4)为了群体认同、社会贡献去工作(不工作怎么养娃呢?),背后是满足家庭与集体的期望。
(5)为了心理健康去工作(不工作多无聊啊)背后是存在主义理论,很多人失去工作就感觉人生无意义,变得抑郁。
2、职业拱门理论(职业决定因素)
这是CD领域大师Super提出的,背后涉及生命跨度理论The Life-Span、职业生命空间理论Life-Space Theory of Careers。
Super认为,职业拱门理论(也叫职业决定因素拱门,)左边的柱子侧重个人心理特征、右边侧重外部的社会因素,拱门中间是自我概念、自我认知。
3、职业兴趣发展模型
模型一:基于职业兴趣随时间发展的模型
这是模型由社会认知职业理论(SCCT)发展出来的,依照该理论,自我效能感(self-Efficacy Expectaions)和结果预期(Outcome Expectations)能够影响职业兴趣。
模型二: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人、背景、经验因素模型
4、ACT工作地图理论
这个工作地图理论,内嵌霍兰德六个工作人格理论,涉及 26个职业领域。
这个“工作地图”,感觉可以跟TD领域的“学习地图”、KPI领域谈到“战略地图”对得上话。
如果你手上还是“岗位地图”、“能力地图”“业务地图”,而且,并能够一一打通。或许你距离“HR理论终结者、人才与组织专家”仅一步之遥了,加油了。
最后,8月11日下午14点,线上直播二维码链接如下: